秋季谨防弧菌感染,一旦中招赶快用这个方案除害!


发布日期:2020-09-29

秋季来临,昼夜温差大,无论是南方的秋绵雨,长江区域突如其来的寒流,还是华中、华东区域的霜后暖,又或是东棚养殖的初期阶段,对虾养殖塘都容易出现弧菌感染,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本期,咱们就把焦点放在“弧菌”上,快随小编来一探究竟吧!



认识“养殖头号杀手”--弧菌


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是需氧或兼性厌氧菌,耐低温和碱,生存能力强,天然水体中一直都存在弧菌,正常情况下,即使健康虾体也可能携带弧菌,但不会发病。只有当养殖环境恶化、对虾体质衰弱抵抗力下降时,大量繁殖的弧菌才会致病。致病弧菌主要有哈维氏弧菌(黄弧菌)、溶藻弧菌(黄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绿弧菌)3种。 


弧菌致病是通过黏附在对虾体表,然后侵袭到体内,进而在体内增殖并分泌毒素。黏附是感染的第一步,当虾体表因为寄生虫寄生或其他因素有伤口,或者水质差导致虾体表粘滑保护膜消失时,对虾就极易感染弧菌。


对虾弧菌病感染,一般表现为:患病群体摄食量减少,甚至不摄食,活动能力减弱,行为异常,早期为红腿红尾、红须断须、肝胰脏发红、肠胃发红等症状,后期多表现为空肠、空胃、肝胰脏萎缩、红体、偷死等症状。




弧菌防治有妙招,选对方式好养殖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可知,弧菌虽然顽固但也并非拿它没有办法,许多常见的抗生素、消毒药物均对弧菌起作用,然而长期使用这些药物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会降低对虾自身的免疫力,更为严重的是,对虾体内的药物残留和由此产生的多种耐药性病原菌株对人类健康也会造成威胁。


显然,长期使用这种方式来消杀弧菌,既不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又无法满足人们对无药物残留的绿色水产品的需求,更与国家的环保政策相去甚远。那么,面对弧菌我们就没辙了吗?答案:当然不是!




预防弧菌,有招可循


从上文可知,池塘里并不是有弧菌就一定致病,针对那些弧菌易反复超标的池塘是时候考虑一下池塘的环境是不是太恶劣了,当弧菌遇到池塘环境差,而对虾体质又弱时就开始洋洋得意,肆意妄为了。因此,预防弧菌感染的要点是:保障对虾良好的生存环境和提高对虾体质。


  • 保障对虾良好的生存环境


这个生存环境就是池塘的底质和水质,由于底好水才好,所以关键是保证底质环境好,不给弧菌的生长创造条件。


定期施用泰缘复合过硫酸氢钾常用改底系列产品(安蓝/抑菌底安等),降解底部大分子有机物,使沉淀悬浮再利用,疏松底泥,同时提高底部氧化还原电位,促进底部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建议养殖前期每10天改底一次,养殖中后期随着投喂量的逐渐加大,底部残饵、粪便越来越多,改底周期可调整至每7天一次,养殖后期则逐渐增加到每3天一次。


由于底部有机质的大量分解会消耗很多溶氧,*好配合使用360云补钙氧颗粒来促进改底效果,尤其是夜间*易缺氧的时候。


使用单过钾改底产品12小时后,可根据池塘菌相、藻相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泰缘清淤+乳酸菌”调菌相、进一步改底,可补充有益菌,有效解决黑臭底质,促进底部菌相平衡。天晴时,再使用“氨基酸颗粒+促藻菌”进行肥水操作。


另外也可考虑养殖全程悬挂泰爽水生态修复袋,这是上海泰缘创新研发的“新材料+生物”的环保产品,高活性微生物通过挂袋富集并持续性大量繁殖,在降低水体黏性、净化水质、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溶氧的同时,可有效抑制养殖水生动物各种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减少病虫害发生。


  • 提高对虾本身体质


首先,投放优质、不携带病原菌的虾苗;其次,养殖过程中注重科学投喂,可适当添加寡糖类保肝护肠产品,提高对虾的抗病力。


养殖过程投喂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傍晚后和清晨前多喂,烈日条件下少喂;投饵1个半小时后对虾空胃率高(超过30%)的应适当多喂;水温低于15℃或高于32℃时少喂;风和日暖时多喂,大风暴雨(7级以上)、寒流侵袭(降温到5℃以下)时少喂或不喂;对虾大量脱壳当日少喂,脱壳一天后多喂;水质良好时多喂,水质变劣时少喂;池内生物饵料充足时可适当少喂。




感染弧菌,切莫惊慌


那么,对虾已经感染了弧菌怎么办?虽然一旦感染(养殖环境已经不好了),疾病传播速度很快,而且死亡率高,但是也不要慌,弧菌感染严重时,可这样处理:



首先施用泰缘50%单过钾泡腾片+泰缘50%单过钾粉剂(如泰兰德+泰兰芬/菌菌克+毒毒消,各0.5ppm),6小时后给虾服用保健类产品增强体质;第二天再施用一次泰缘50%单过钾泡腾片+泰缘50%单过钾粉剂(各0.5~1.5ppm),隔4小时后施用乳酸菌等有益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