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草鱼出血病大面积流行季节,塘口有这些特征马上行动!


发布日期:2020-05-19


眼下气温、水温逐步升高,草鱼生长迅猛,然而天气多变、晴雨交织,养殖水体中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繁衍加快,增加了草鱼出血病的发病风险,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挑战。




草鱼出血病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主要危害草鱼夏花和二龄草鱼。该病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水温在20~30℃时易发病,25~28℃为流行高峰,主要传播途径是水平传播(通过被污染的水、寄生虫、食物等),也可能通过鱼卵进行垂直传播。广东、广西、江西、湖北等南方草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鱼体表一般暗黑而微带红色,皮下和肌肉有出血,口腔、下颌、头顶或眼眶周围充血,甚至眼球突出,鳄盖、鳞条基部充血


草鱼出血病发病原因


虽说草鱼出血病死亡率高,但养殖户也不必过于恐慌,很多情况下,草鱼虽感染了呼肠孤病毒,但并不发病,可以带毒养殖到出塘。只有当外界环境突变导致草鱼受到强烈应激且免疫力下降时才会诱发疾病死亡。



由此,我们可归纳出以下几种诱发草鱼出血病的主要因素。如果你的塘口有类似的特征就要提前防范,莫要存侥幸心理。


1、清塘不彻底


养殖草鱼池底应少含或不含淤泥,池底污泥过多,池边杂草丛生。不但使池塘变浅,载水量下降,鱼类活动空间缩小,产量降低;还为各种病原体的繁衍提供了场所和条件,致使病原菌大量滋生,易诱发鱼病。


2、鱼苗、鱼种放养前未抑菌解毒


鱼苗、鱼种起运、装卸、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鱼体鳞片掉落,体表黏液脱落甚至造成创伤,这就给各类病原体可乘之机。若放苗前未对鱼体进行抑菌解毒,极有可能将病原体带入鱼池,一旦条件适宜便大量繁殖,威胁水产动物。


3、投喂不科学


养殖前期盲目追求生长速度,大量投喂,却忽视了草鱼自身的生活习性和规律,长期下来易导致肝胆疾病,使得鱼体免疫系统发育跟不上鱼的生长速度,抵抗力低下,给了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可乘之机。


4、底质水质败坏


气温上升,草鱼的活动与摄食能力增强,投喂量也不断增加,残饵、粪便等有机质大量蓄积塘底。这些富余的有机质,分解转化需要消耗大量溶氧,低溶氧的环境易造成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上升,败坏底质和水质,进而刺激草鱼使鱼体质变弱,导致出血病的发生。


草鱼出血病预防措施


一般来说,草鱼一旦发生出血病,治疗较为困难,因此,上海泰缘主张“无病先防,防重于治”,通过上述病因分析,可以从做好日常预防工作着手,降低不合理使用药物带来的养殖风险。


1、清除池塘过多淤泥


草鱼放养前应注意清整池塘,建议用生石灰清塘,根据情况自然等待一定时间后,捞出或吸出漂浮脏污,测pH,pH偏高时加碳酸氢钠(小苏打)或有机酸调整到合适范围,然后施用泰缘50%含量的复合过硫酸氢钾泡腾片(360云消/泰兰德/安可净等,500克/亩·米)进行解毒和抑菌。强烈建议不要使用氯石灰、漂白粉等氯制剂清塘,免得为中后期留下大量隐患,如导致水体发粘、底泥板结等。


2、鱼苗、鱼种放养抑菌解毒


鱼苗、鱼种入塘前30分钟左右,用泰缘50%含量的复合过硫酸氢钾粉剂(菌毒速消/泰兰芬/安可清等)以0.5g/m³的浓度化水浸泡鱼种,杀死鱼体表携带的病原菌。


3、定期改底调水


高温季节建议定期使用改良水质的产品,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日常预防方案(每隔7-10天使用一次)如下:


建议晴天上午使用泰缘复合过硫酸氢钾粉剂系列产品(如抑菌净水宝),化水后全池泼洒,净水解毒。日常用量为250克/亩·米;水质恶化严重时,用量增加至300克/亩·米,次日再次施用一次。


半小时后施用泰缘复合过硫酸氢钾常用改底系列产品(如抑菌底安/安蓝净等),进行改底解毒,实现沉淀物悬浮再利用。日常用量为250克/亩·米;水质恶化严重时,用量增加至400克/亩·米。


另外,草鱼养殖需要充足的溶氧,喜中性或弱碱性水体,长期处于碱性条件会使草鱼呼吸系统受到抑制进而影响如消化系统等其他生理机能,不利于草鱼生长。如果水质pH过高,施用泰缘单过钾产品12小时后,可配合施用360多元有机酸(100克/亩·米),化水后全池泼洒,将水体pH调至6.6-7.8之间,呈中性或弱碱性。


然后配合施用360云补钙氧颗粒(200-300克/亩·米),补充水中溶解氧含量,防止草鱼发生“浮头”现象。


第二天上午施用富含多种有益菌的泰缘清淤(150-200克/亩·米),直接抛洒在投料区、底质不良区,调节底部水体和底泥菌相,使有机絮团吸附有益菌形成生物絮团,从而使氧化后的底泥实现菌相平衡。菌相平衡会促进藻相逐渐恢复平衡。同时配合施用360云补钙氧颗粒或开增氧机,效果更佳。


当草鱼出血病发生时:


可用泰缘50%含量的复合过硫酸氢钾粉剂进行控制。外塘用300克/亩·米,连续使用两天;工厂化养殖或高密度养殖按照1g/m³,连续使用三天。


另外,应隔离病鱼,得病死亡的鱼类深埋,防止病原菌再次感染。



点我阅读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