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大范围急性暴死引关注,曾令兵教授团队揪出“元凶”


发布日期:2020-04-30

黄颡鱼全国大范围急性暴死,

致养殖户损失重大的惨烈事件

近日引发了行业高度关注和热议,

尤其对于病原的争论达到白化,

有说是饲料、有说是天气、有说是水质

有说是细菌、病毒、寄生虫

......




到底是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还是管理疏忽导致的死亡呢?


日前,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类病害研究室曾令兵教授团队受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疫病防控处委托,深入疫病暴发现场开展了现场诊断与应急服务。在现有诊断结果的基础上,确认养殖黄颡鱼所患疾病以鮰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的肠道败血症为主,并发其他细菌或病毒感染,存在其他新病原的可能。




因此,建议黄颡鱼养殖户:


1)控制密度。目前黄颡鱼养殖多采用亩产约5000-6000斤的池塘高产养殖模式(每亩投放鱼苗5-6万尾),密度过大,且不适合黄颡鱼,建议采用亩产不超过3000斤的模式;


2)调控水质。目前高产模式下,黄颡鱼养殖池塘水体几无透明度,近乎泥浆水,浮游生物特别是浮游植物藻类缺乏,水体无调节能力;


3)减少投喂量。投喂量过大,鱼摄食正常时没有开展有效预防,特别是没有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多维、天然植物药物等。黄颡鱼贪食,鱼正常时摄食量过大,是导致鮰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肠道败血症的重要原因;


4)减少外用药物的使用。在养殖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内服方式给药进行预防或治疗,减少外用药物的使用,保持水环境稳定;


5)准确诊断对症用药。以黄颡鱼鮰爱德华氏菌感染为例,因其主要为脑内感染,故有效药物有限,凸现预防的重要性;在治疗用药时,建议交叉用药、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耐药性产生;


6)尽可能避免拉网或地笼捕捞。黄颡鱼养殖尽可能避免拉网操作或地笼捕捞操作,特别是拉网操作,极易引起鱼体体表受伤特别是头部受伤,引发细菌感染;


7)黄颡鱼可能存在的其他新病原,包括病毒病原,目前正在分离鉴定中。


四月水温22-25℃左右,虽然变化略微有些偏大,不应该是水产疾病暴发高峰时间,但由于受2020年1-3月的新冠疫情影响,池塘管理大多没有跟上,导致后续养殖操作举步维艰,是非常明显的原因之一。


因此,2020年的水产养殖,所有养殖人员务必高度警惕。针对目前的黄颡鱼暴发病,再重申三点:控制好密度、调控好水质、切勿过度投喂,鱼摄食正常时做好疾病预防。



上海泰缘生物认为,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如果水产动物能始终在一个生态健康的水体中生长,并且摄食得当,病害风险将减少到*低水平,可少用甚至不用抗生素类药品,大大降低用药成本,同时养殖动物品质也会大幅提高,养殖成本降低。

在水产养殖上,上海泰缘开创出“绿色抑菌+高级氧化解毒+碳源和微量元素+适宜的有益菌”复合水处理技术和产品,深受养殖朋友的认可,也符合国家对健康渔业、绿色养殖的推崇。


点我阅读原文

加载中